2013年山西高速公路交通警察考试面试练习
2013-02-23 10:41:03   来源:   评论:0 点击:

【试题1】史上最严交规1月1日实施,公安部次日宣称,初步显现出规范驾驶行为、增强安全意识的积极效果……交通事故大幅下降。不过,在网络舆论方面,却少有人为新交规实施
    【试题1】“史上最严交规”1月1日实施,公安部次日宣称,“初步显现出规范驾驶行为、增强安全意识的积极效果……交通事故大幅下降。”不过,在网络舆论方面,却少有人为新交规实施欢欣鼓舞。相反,新交规中“闯黄灯一律扣6分”这一举措却引发大量争议。对此,谈谈你得看法?

    【参考答案】
  
    众所周知,人看到某个信号后做出反映是需要时间的,据国内外调查,从看到黄灯到脚从油门踩到制动,平均需要0.6-0.9秒,在此时间内,车辆将保持原有速度行驶一段距离。当驾驶人踩下制动踏板后,车辆由原行驶速度开始减速至停车,在制动时间内车辆还要驶过一段制动距离。 “黄灯启亮时,在停止线以内的车辆,都需要减速停车”不符合车辆行驶的基本物理规律——就是人们说的,再也常识不过的牛顿惯性定律。
  
    由于《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条例》中关于黄灯的规定十分模糊,人为解释的做法又违背科学性,以致长期以来,全国各地对“闯黄灯”理解分歧非常大:一些地方早就规定闯黄灯等同于闯红灯,罚款200元,记3分;一些城市为了杜绝闯黄灯现象的发生,干脆将黄灯取消,而用绿灯倒计时或绿闪代替黄灯;大多数城市则因为闯黄灯现象普遍存在,对闯黄灯行为并不进行处罚,而是允许黄灯期间车辆可以通过停车线。而现在,在统一各地执法人员和民众对黄灯认识非常不统一的情况下,强行推行一个违背科学,法律上有漏洞的规定,显然会引起很大的混乱。甚至根本就无法执行。
  
    据交警部门的统计资料,在城市道路上发生的交通事故有60%以上处于平面交叉口范围内, 其中90%的事故是发生在绿灯间隔——即“黄灯”“红灯”期间,而其中“黄灯”出事故又占了一半以上。这足以说明,“闯黄灯”现象的确是有必要进行治理的,而且相当急迫。
  
    强调“黄灯”正确意义,但仅对路口超速进行处罚,可能是最好方案。“黄灯”的警示作用对于交叉口的交通安全是极有意义的,长期以来人们对黄灯作用的误解的确应该扭转过来,并统一认识。因此,一方面,交管部门要科学行政,重新修改黄灯的含义。把现行的道路交通安全法中关于黄灯的含义的规定修改为:“黄灯启亮表示交通信号灯即将变为红灯,碰到黄灯时应该减速停车,除非不能安全停车时可以在黄灯期间通过停车线进入交叉口”;同时并应规定“黄灯期间越过停车线的车辆的车速不得超过交叉口的限速,否则将因黄灯超速而被处罚”。这就既避免了一刀切处罚,但又能够治理路口车速过高的问题。另一方面,普及交通安全知识,加强司机安全意识,纠正对黄灯即加速的错误理解。据上海交通学者钱红波的调查,有多达42%的驾驶者在遇到黄灯时“原则上加速通过”。路口加速,危害可想而知,然而“闯黄灯”却成了不少中国司机的“常识”,甚至认为“黄灯”与“红灯”的区别就在于此。因此我们要想方设法去纠正我国司机的此种错误理解,养成遇到黄灯减速慢行良好习惯,安全驾驶。

    【试题2】在当今社会,汽车已经成为最重要的交通工具之一。近年来我国机动车保有量持续增长,年平均增长率约14.5%,目前总数已超过2000万辆。机动车尾气的总排放量也相应增长,而且单车的污染物排放量较大。由于机动车尾气污染的流动性、近地性、高频性和分散性,它已成为我国城市大气的主要污染源之一,治理难度较大。近期,有关地方政府正在酝酿重新征收汽车排污费,目前处于论证阶段,预计会首先在“北上广深”等一线城市作为试点实施。就在前不久,深圳也率先拿出了征收汽车排污费的备选方案,引发了人们的热议。对此谈谈你的看法。

    【影响分析】

    一、提高汽车的使用成本,控制汽车的使用强度,实现多赢局面。

    利用国家政策的宏观调控力量,动用经济手段,减少汽车的拥有和使用,并用征收来的费用治理尾气污染,从而达到改善城市空气质量的目的。与此同时,汽车使用量的减少,也能一定程度上解决城市交通拥堵问题。

    二、征收汽车排污费能否达到预期目标,有其局限性。

    当前很大一部分汽车,是以公车以及企业用车的形式存在的。征收汽车排污费对个人使用汽车的行为会有影响。

    三、显性的强制性购车税费,挑战社会的接受度,不利扩大消费。

    当前个人拥有汽车,大都是城市的中等收入群体,这个群体是中国未来扩大消费的主体。开征汽车排污费,无疑在当前居高不下的油价上再度增加车主的用车支出,抑制这部分群体的消费潜力释放。

    【原因分析】

    一、底数不清。机动车尾气到底给一个城市的空气质量带来多大影响,一个城市的环境容量可以允许多少机动车保有量,这些问题目前在很多地方还不能给出一个准确的答案。

    二、成因复杂。机动车造成的污染成因复杂,这一点在制定相应政策时必须有所考虑。比如,道路拥堵造成污染加倍,当机动车时速低于25公里时,废气排放量是正常情况下的两倍以上等。

    三、关乎公平。既然要征收排污费,就有一个额度和标准的问题,就要有一个相对公平合理的原则。征收排污费对收入较高的人群并没多大影响,但对收入较低的人群来说,可能影响更大,关系到社会公平。

    四、效果不明。征收排放污费的目的是控制机动车污染物排放,但是否能达到这一效果还没有定论,需要进一步调查和研究。

    【解决对策】

    减排是我国向国际社会承诺的政策目标,无疑需要达到。而想同时兼顾“扩大内需”和“社会公平”的政策目标,对汽车征收排污费这一政策并不是最优之举。

    一、全面推进车改,大幅度减少各种名目的公车使用,从而真正改善大中城市的空气质量。

    二、政府可以用宏观调控的方法提高汽车的价格,适当减少汽车的购买量,促进小型制造汽车的企业的转产,把汽车的数量控制在生态平衡允许的范围内。同时要使公共汽车、地铁等公共交通工具迅速发展起来,向市民提倡骑自行车、乘坐公共汽车和地铁。

    三、严格把关,提高汽油质量,禁止使用含铅汽油。要提高汽车尾气污染物排放标准,严格把关,不能让未达到标准的汽油流入市场。加快采用先进的汽车尾气处理技术,对不符合尾气排放标准的汽车进行淘汰或改造。

    四、加强对环境保护重要性的宣传,提高人民环保意识,让群众自觉使用公共交通工具,不购买尾气排放量不达标的汽车,坚决不购买、制造含铅、低质汽油。
 

相关热词搜索:山西公务员考试网 山西公务员招考资讯

上一篇: 2013年1月15日山西法检面试真题解析
下一篇: 面试热点与解析:网络实名